永遠的救贖
關燈
小
中
大
永遠的救贖
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初的國慶長假,兒子賈業回來接賈茂和他媽媽大秋去北京。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家裏的東西哪些帶走,哪些先放在那,哪些扔掉?俗話說,窮家值萬貫。經過大秋30幾年的經營,大到家用電器,小到日常用品,以及衣服被褥,家裏應有盡有,兩個箱子,一個大衣櫃,加上床底下,大包小裹塞得滿滿的。賈茂和賈業父子倆整整清理了3天,才算清理了一遍。檢出能穿的衣服,兩套蠶絲被,還有些生活必需品打包成6個大紙殼箱子,準備找快遞發走。賈茂最舍不得的是書房一面墻的書,當初只恨書少,只愁書架不滿,如今都成了負擔,除了把一套《現代漢語大詞典》和一套《魯迅全集》分別塞到5個箱子裏,其餘的只能割舍了。這些書可是賈茂幾十年積累的財富,花費了他不少的金錢,一本一本積攢起來的。其實這些年賈茂除了偶爾抽出一本隨便翻翻,或者掃掃上面的灰塵,已經很少光顧了。還有一些花花草草,只能推到市場給幾個錢就拿走了。
哪些東西要帶,那些東西要扔,賈茂和大秋經常發生爭執。大秋這也想帶,那也想帶,這也舍不得扔,那也舍不得扔。兒子賈業生氣地對他媽媽說道:
“7千元的大電視、5千元的自動洗衣機都得扔在這,你那些東西值幾個錢?扔到外面都沒人撿。”
被兒子說了幾句,大秋不言語了,但眼裏湧出幾滴淚花。彩電、冰箱、洗衣機扔在這她並不心疼,但那些衣物一件件都有著特殊的記憶,都是她省吃儉用一點點積攢下來的。窮家難舍啊,多半生心血苦心經營的家業,如今很多東西都成了多餘之物,怎能不心痛!
賈茂臨行之前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請老友吃了頓飯,算是告別宴吧。能請到的老友已經不多,石慶寶在深圳給女兒看孩子,白禮和蔣慧夫妻他們女兒利用十一長假邀請她倆去旅游。能請到的主要是學院的老同事。老主任郭萬已年近八旬,身體還是很硬朗,每天離不開二兩酒,就是不再“賣音”了。冷月和第二任老公溫醫生一起來了。賈茂還是第一次見到冷月的新老公,個沒有冷月高,微胖,有點禿頂,但文質彬彬,慈眉善目,一看就是個很有修養的老知識分子。他退休後被醫院返聘,雖不能繼續操刀,但一些疑難手術仍到現場把關指導。老楊已經作古,小老潘沒聯系上,小牛小馬都應邀出席。歲月不饒人啊,當年系裏最年輕的兩個女教師,如今已經成為半大老太太。當然少不了院機關退下來原來工會的老錢和人事科的陸小雅。加上賈茂一家三口,一共十五六個人。
飯店定在蘇紅家的春紅酒樓,安排在最大的一個包間。因為這是在M市最後一次朋友聚會,賈茂講好盡量上些她們飯店最好的菜、特色菜,多少錢他一分不少付給。蘇紅滿口答應,說道:
“老酒友,一切都交給學生吧。你什麽都不用管,到時候請朋友來吃就是了。”最後又調皮地囑咐了一句:“你可帶足了錢啊,我給你安排的可都是上檔次的菜,別到時候拿不出錢來丟人。”
賈茂也笑道:“沒關系的,有我兒子兜底。”
但席散賈業去結賬的時候,蘇紅卻一分錢也不收。賈茂只好親自到吧臺,好說歹說一大桌酒席才象征性地收了200元錢。
第二件事是去了一趟龍泉公墓拜祭林英章。十月初,北方已是深秋季節,山上是一片蒼黃,落葉灑滿了墓地,枯草在秋風中瑟瑟發抖。而山坡下的水庫則更加澄明,粼粼的水波在秋陽下閃著銀光。賈茂買了一束鮮花,放到林英章的墓碑下,在墓前久久肅立。和林英章一起學外語,一起去書店買書,一起在學院對門小飯店喝小酒,仿佛就在昨日,一幕幕在眼前閃過。但斯人已逝多年,一切都成了永久的回憶。
他有很多話想向老同學訴說——
他想說,嫂子張桂英前幾天在街裏見過一回,除了腰有點彎,身體看樣子還硬朗。在女兒家過得很好,孩子都很孝順,盡管放心吧。
他想說,幾個朋友也都不錯。石慶寶還在深圳和老伴古月琴一起看外孫,享受天倫之樂。白禮又出了一本書,是本曲藝小品集,雖沒成為大作家,也是小有名氣的群眾文藝創作者。至於自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教授了。雖然專著《現代作家作品新評》影響不大,但研究通俗文學的兩篇論文卻被多家研究專輯收錄。退休後又給教育局編了一套書,也算是發揮了餘熱吧。
他想說,遺憾的是,沒有你的兩個女友宋玉梅和劉玉敏的消息,相信她們會生活得很好。
離林英章墓不遠處出現了一座新墓。墓碑上是個年輕女子的照片,青春靚麗,雙目含情,面帶微笑。據說是去年一個電視劇組來M市拍電視,一名演員不幸遭遇到了車禍,就埋葬在這裏。賈茂不由得想,林兄在地下有美女相伴也許不會寂寞,是否還能演繹出一個浪漫故事……
第三件事是去了一趟松林溝。他爬上了和趙瑩最後一次幽會的那座小山。趙瑩死後埋葬在哪裏,骨灰撒在何處,他不得而知,王福沒說過,他也無法問詢,只能到這裏和趙瑩做最後的訣別。山還是那樣的山,只不過松樹經霜後更加蒼翠,地上是厚厚的一層落下的針葉。林邊蒿草足有一米多高,像是鑲嵌在深綠底色的黃邊,構成一幅寫意的風景畫。賈茂進入林中,當年那座墳已經遷走,留下一個土坑,也許家人認為這裏發生過兇殺案不吉利吧。不遠處那片他熟悉的平坦的林中空地,已經長滿了蒿草,看來早就沒人光顧這裏,更不會有城裏的情侶來這世外桃源談情說愛。賈茂只帶了一小瓶酒和一支玫瑰。他把酒淋在蒿草上,把玫瑰夾在旁邊一棵松樹的樹杈間,然後躺倒在枯黃的蒿草中。
賈茂頭枕著雙手,眼望著松林中間露出的那一小片藍天,盡量什麽都不想,但又不能不想。趙瑩仿佛就在身邊,在給他倒酒,給他啟罐頭,在拉他起來跳舞,脫光衣服在招手讓他過去……那句“那就算了”的抱怨又響在耳邊,格外清晰。賈茂躺了很久很久,發現林間逐漸暗了下來,才趕緊起來下山打車回家。
兒子賈業見爸爸天快黑了還沒回來很是著急,賈茂一進屋他就問道:
“這一天你都去哪了?明天就走了,你還瞎跑什麽?”
賈茂只好敷衍道:“到幾個老領導家告告別。”其實主管院長許民還健在,那天告別宴時在邀請的名單之列,不知什麽原因沒來,沒來也就算了,禮節到了。他最需要告別就是林英章和趙瑩,一個是他的摯友,一個是他的所愛。兩件事都做了,離開M市也就無所牽掛了。
晚間外面下起小雨。小馬約會小牛頂著雨來看望賈茂。小馬和愛人鄭景春一起來的,帶來了一箱子本地產的紅腸。小牛帶來了兩袋木耳、兩袋蘑菇,都是本地的特產。他們三個剛走,春紅酒樓的李春生和蘇紅又來了,帶來兩個剛剛燜好的大豬肘子和四個豬蹄,真是飯店的特色。蘇紅還抱來了她和大李兩歲多的小兒子,孩子有點像大李,壯壯實實的,一副憨憨的小模樣。
幾大箱子衣物已經發走,賈業不得不另外裝個箱子單獨找快遞發貨。肘子和豬蹄只能隨身帶著上飛機了。
這是一個花園般的小區。樹木蔥蘢,花草成畦。借著基建時挖出的土堆,就勢修成高高低低丘陵狀的園林,上面覆蓋著翠綠的草坪,栽種著桃杏松楊各種花木。彎彎曲曲的石板甬路穿插其間,仿佛一道道溪流緩緩流向小區的各個角落。二十幾棟高樓分布其間,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別有情調。春天綠草如茵,百花盛開,這裏是一樹雪白的杏花,那裏是一排火紅的碧桃,這裏是一畦五顏六色盛開的玫瑰,那裏是一片金黃的萱草,使人仿佛置身於百花園中。秋天,杏摘光了,桃落果了,小區還原為原始的綠色,高大的柿子樹上漸漸成熟的果子閃耀著獨有的金黃。即使到了冬天,基調換成了蒼黃,但仍有分布其間的小松樹和樓前道旁整齊的不落葉的濃綠的樹墻,頑強地昭示著生機和活力。
小區的居民來自全國各地,河南、河北、山東居多,也有說話似外語般難以聽懂的南方人和操著帶有土音的普通話的東北人,可以說是南腔北調。小區的主體居民是些大學研究生畢業來北京工作在此買房的年輕人,他們早出晚歸,除了雙休日很少見到。占據小區的主要群體是些客居者——即來北京給子女看孩子的父母,小的五六十歲、大到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每天早晨8、9點之後,院子裏便充斥著孩子們的吵嚷聲。小一點的孩子躺(或坐)在嬰兒車裏,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推著,夏天在有樹蔭的地方,冬天在有陽光的地方,三個一堆,五個一群,聚在一起,一邊搖晃著嬰兒車一邊操著不同的地方腔閑聊。大一點的孩子或騎著滑板車,或騎著帶有支架的小自行車在甬路上奔跑。爺爺奶奶們一邊在後面追趕,一邊高喊:“慢點!慢點!”但孩子們卻越跑越歡,快樂地高叫著,似是在向追趕他們的老人炫耀。也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人,孩子看大了,進了幼兒園或上了小學,每天只需早送晚接,於是這裏一堆,那裏一夥,女的邀幾個志同道合者找個寬闊地方跳廣場舞,男的聚在一起下棋、打牌。
在小區,可以看到兩位特殊的老人。老太太微胖,高個,推著輪椅,沿著甬路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地向前挪動。老頭白發,微禿,比老太太稍矮,一手把著輪椅把,一手扯著老太太腰上的護理帶,緊緊守護在老太太身邊,和老太太一起向前移動。老太太走累了,老頭就小心翼翼地把她扶到輪椅上,推著走一段路程。每天的上午9點之後,下午的3點之後,日覆一日,年覆又一年,除了刮鳳下雨,都可以看見這道獨特的風景。
小區人對這兩位老人崇敬有加。尤其是一些老太太,見面時總要豎起大拇指,讚嘆道:
“什麽是老伴?這才是老伴!”
“老伴老伴,老來做伴,看看人家這對老伴!”
“孩子再孝順也不如有個好老伴!”
小區人對這兩位老人照顧備至。小區主要的甬路旁不遠處就有個供人休息的長凳,但有靠背的不多。兩位老人出來鍛煉常去的地方就有一個有靠背的長椅,這裏夏天有樹蔭,冬天有陽光,老太太總喜歡在那坐著休息一會再回去。因為這裏路寬景美,是小區人帶著孩子常聚的地方,因此長椅上經常有人坐。但不管什麽時候,不管坐著的是什麽人,見這對老夫妻過來,馬上站起來,熱情地招呼道:
“來,坐這,歇一會再走。”
有的還迎過去,動手幫助老頭扶老太太安全坐到椅子上。
老人住的是一棟16層的電梯樓,一個門洞共有48戶人家。老人,孩子,年輕人,進進出出,似曾相識,但又不相識。但兩位老人從樓裏出來,或者鍛煉完回來,只要有鄰居同時出來或者要進去,總是搶著去開門,並把著門,讓兩位老人先出來或者進去。有時老人回來還沒走到門前,門口有鄰居遠遠看見了,就打開門,把著門,等待老人進去。老頭見有人等著,就加快了推輪椅的速度,但鄰居遠遠地喊道:
“不急!不急!”
大人的熱心也感染了孩子。有的才五六歲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見老人推著輪椅過來,就搶爺爺奶奶之功,急忙跑過去開門,用小手使勁地把著門,等待著老人。有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見到兩位老人扶著輪椅緩慢地走過來,急忙跑過去,禮貌地叫一聲“爺爺!奶奶!”並問一聲:
“需要幫忙嗎?”
老頭只能連聲說“謝謝”“謝謝”,每天他不知要說多少聲謝謝。
這兩位老人就是從M市來北京兒子家安度晚年的賈茂和大秋。漢語詞匯是相當豐富的,相親相愛,相依為命,相互扶持,相伴風雨,相濡以沫……這些詞用在兩位老人身上都不為過。
賈茂對大秋可以算照顧得無微不至。兒子給買個助行器,大秋扶著助行器能自己去衛生間,到飯桌吃飯,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但他怕她跌倒,總是跟隨守護著她。大秋偶爾有大小便失禁的時候,他從不抱怨,耐心地給擦洗幹凈。大秋血糖也偏高,他每天三次給打胰島素,按時把藥拿到她面前,催促她服用。大秋喜歡吃蒲公英等山野菜,他每次去外面的時候,都仔細觀察路邊草坪,發現有剛鉆出來的蒲公英,立刻如獲至寶般挖回來栽在花盆裏,讓其長大。賈茂曾自嘲道,“我是老伴的保姆、廚師兼醫生、護士,但就不是丈夫。”
賈茂覺得護理老伴有點累,但很充實。不然每天幹什麽?書,早就拜拜了;電視,他不喜歡看那些胡編硬造、東拼西湊的電視劇,只看看新聞和感興趣的體育比賽;電腦,主要是打開寫寫日記,瀏覽瀏覽貼吧。退休後,他一直保持每天寫日記的習慣,靠日記幫助自己記憶,也動動腦子,保持大腦的靈活性。兒子媳婦用不著他管,老伴幾乎成為他晚年生活的全部。
有一個胖老太太,老家在唐山,表面很健康,長得又高又大,但有嚴重的心臟病,女兒不放心,把她接到北京和自己同住。老太太喜歡看下棋,每天拎個小凳,坐在一群圍觀的老頭中間,聚精會神地看小小棋盤中的楚漢之爭。胖老太太每當看見賈茂和大秋坐在長椅上休息,都放下小凳,坐下來和他們聊一會。她經常羨慕地對大秋說:
“看你多有福氣,有這麽好的老伴。”
大秋道:“有什麽福氣?一身病,讓老賈和我一起受累。”
胖老太太道:“患難見真情,遇到難處時才能看出是真好還是假好。”
賈茂調侃道:“你不也有個老伴嗎?沒到這種時候,遇到這種情況也會這樣做的。”
胖老太太道:“那可不一定。我看見不少男的,老伴有病,往家裏一扔,自己出去瀟灑,該吃就吃,該玩就玩。”
賈茂道:“這樣的還是少數吧。”
胖老太太道:“我看像你這樣的還真是少數。我也有病,我家老伴就不怎麽管我。你猜他怎麽說?你年輕的時候都不怎麽管我,到老了想讓我管你,好意思嗎?你說聽了多讓人寒心。年輕時候都能吃能喝能走能撂的,再說都有自己的工作,誰管誰呀?老了才需要互相照顧。”
賈茂道:“也是這種道理。老伴老伴,到老了才需要相互做伴,相互照顧。”
胖老太太道:“人和人不一樣。你家妹妹遇到你這麽個好老頭也是命好。如果我是你的老伴,也能這樣照顧我嗎?”
賈茂笑道:“那可不一定。”
胖老太太聽了這話,有點不理解,楞了好半天,反問道:“為什麽呢?”
沒等賈茂回答,大秋卻插嘴道:“他欠我的。”
賈茂解釋道:“確實是我欠她的。年輕時候,她一直照顧我,飯我都不做,洗澡都是她給搓。如今老了,我照顧她也是對她的一種回報。”還有一點賈茂沒有說,不只生活上他虧欠太多,情感上虧欠大秋更多。如今把全部精力和感情都用在護理大秋上,也是一種彌補補,一種自我救贖吧。
有一天,賈茂照例領著老伴出來鍛煉,照例到了長凳那坐下休息。見胖老太太從北面過來,沒有拎小凳,而且身邊有個高個老頭陪著她。感到有點奇怪,胖老太太總說老伴從不管她,這不陪著她一起出來了?但胖老太太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停下來和他們聊幾句,而是徑直走了過去。可走了不遠卻突然轉過身來,對賈茂道:
“你看著這麽眼熟,在臨湖呆過嗎?”
賈茂楞楞地答了一句:“是啊,你是……”下半句話還沒說出來,突然驚叫起來:“許靈!許靈!怎麽在這遇到了你?”不是有個高個瘦老頭在身邊,他真想跑過去一把抱住這個胖老太太。
胖老太太也同時叫了起來:“賈茂!賈茂!你真的是傻老茂?”
四十來年不見,兩個人都有很大的改變,頭發白了,臉上有皺紋了,都老了。但萬變不離其宗,底板還是原來的底板。許靈和常來閑聊的胖老太太個頭身材十分相象,但臉上多了些紅潤,頭上少了些白發,五官也更大方、精致。許靈見到的賈茂也還是原來的傻老茂,不同的是,更像記憶中年輕賈茂的父親或者爺爺。
許靈介紹和他一起的老頭是他老伴老李。老李很有禮貌地和賈茂握了握手,並到坐在長椅上的大秋面前,彎下腰拉了拉她的手。不用說都是來北京看孩子的。不過許靈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兒子,還在臨湖,她們和兒子住在一起。北京這個小區的是女兒,剛生個小外孫女,家裏雇的月嫂,她和老李只是來看看,過幾天就回去。
分別多年的熟人相見,談得更多的是以往。賈茂很簡單,他調到M市後的生活就是一汪靜水,教書,教書,教書……而許靈和老李結婚後卻多了不少波瀾。老李先是在工業局開車,後來調到縣政府小車班,再後來升為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再後來升為主管工業的副縣長。而許靈在老李升為辦公室主任後就離開了學校,到縣政府檔案室工作,退休時已是副處級的婦聯副主席了。兩人在臨湖有寬敞的住房,縣級領導的待遇。兒子已經當了工業局長,算得上雞頭,他倆當然不想來北京淹沒在處級幹部一扒拉就是一大推的蕓蕓眾生中了。
了解了許靈的過往,賈茂不由得想,當初如果許靈嫁給了他,至今不還是一個中學教師嗎?愛情並不能當飯吃,有所失就必有所得。誰想到當初不情願地嫁給了一個司機,後來竟成了一位縣長太太,而自己也跟著躥升。許靈當初的選擇並沒有錯。
許靈並沒有在北京呆多久,臨回臨湖前還和老李一起到賈茂家裏來看望他一次,並送了幾樣從臨湖帶來的土特產。盡管許靈說:“孩子在這,我還會來的,咱們還會見面的。”但賈茂卻有幾分失落感,這次偶然相逢是一種緣分,下次她什麽時候來,還能不能見面就不好說了。
朋友偶然相遇是一種緣分,仇人狹路相逢也是一種緣分,或者叫做孽債未了。石慶寶來電話說他在深圳遇到鬧得他破家丟官的徐玲玲了。一次他女兒石雪在網上約了個保潔員,想把家收拾一遍。來的保潔員竟然是徐玲玲,穿身舊工作服,一臉滄桑,比原來也瘦了許多。石慶寶一見就氣不打一處來,想立即把她趕走。但老伴古月芳動了惻隱之心,說道:
“混到今天這地步已經得到報應了。還是讓她把活幹完,該給多少錢一分不少給她。”
古月芳問徐玲玲這些年的經歷,開始不說,只是悶頭幹活。後來石慶寶也問她,可能還念點舊情吧,就實活實說了。說他靠上一個老商人,鬧得老商人和前妻離婚,終於如願以償小三上位。但老商人死後把全部財產都留給了前妻和前妻生的幾個孩子,只把房子留給她住。但她只有居住權,她如果再婚就得歸還給老商人的子女。她現在靠做保潔打零工維持生活。
最後石慶寶對賈茂說道:“有人說女人心軟,實際上男人比女人還心軟。一看她這樣,我就原諒她了。還給了她雙倍的工錢。”
說賈茂晚年的全部生活就是老伴也不全對。他除了老伴,還有夢。但夢已不是年輕時絢爛的夢想,而是往昔生活的重溫。
他經常夢見講課。多數是教中學的時候,沒有備課,頭腦空空,站上講臺,什麽也講不出來,急得不行。有時夢見和學生吵架,有一次把老伴都吵醒了,驚問“夢裏和誰打架了?”醒來,一切糾結和煩惱都不覆存在,既沒有了講課的勞累,也沒有學生的煩擾,早已是一身輕松。
他經常夢見找女朋友。還是年紀漸大仍然獨身的時候,想趕快有個終身伴侶。於是,一個女子出現了,有的十分陌生,不知其何許人,容貌不說是姣好也說得過去,總之他還算滿意。有的竟然是自己的熟人,同事、學生、甚至小時候的玩伴,冷月、陸小雅、蘇紅都曾成為他夢中的未婚妻子。醒來,恍然大悟,自己不但早已有了妻子,而且一起生活了多半輩子,老伴就在自己身邊,睡得正香。
女鄰居趙瑩更是不時地幽幽入夢。
一次夢見去趙瑩家。她還是那身家常打扮,還是熟悉的姣好的面容,總是在忙著,他只能焦急地等待著,向往著……可突然,她丈夫王福回來了,本來出差去了,不知怎麽突然半夜就回來了。他趕緊逃跑,開始沒跑多遠,他躲在房後,趙瑩家開著窗戶,想聽聽王福和趙瑩說些什麽。不久就被屋裏人發現了,趕緊又逃……
一次夢見趙瑩遇到什麽麻煩。她家的前門已經封死,只見一面墻,得從後院才能進入她家。趙瑩在家,穿著淺花連衣裙,看去很時尚。一個老頭來找她,她不認識,他也一時想不起來老頭是誰。老頭不知為何揚起手臂要打他……嚇醒了,原來是老伴的的胳膊壓到來他臉上。
一次竟然夢見和阿瑩一起去省城。但下車卻不見城市在哪裏,更何況旅館。周圍是一片碧綠的莊稼,遠望可以看見林立的高樓。可怎麽進到城裏?沒有公交車,也沒有路……
每次醒來,他都不由得想起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生死茫茫,已經不止十年,連個孤墳也不曾留下,留下的只是不幸和淒慘,還有他心中破碎的記憶。
在賈茂身邊陪著他安度晚年的,還有一部手機。兒子不斷給他更新,他也愛不釋手,每天翻來翻去,但主要是網購,每天不買點什麽,似對不起他那點副教授的社保費。電話他幾乎不打,經常接到的來電都是送快遞的。大秋的妹妹小夏時常來電話,他一聽是小夏的聲音,立刻把手機交給大秋,她們姐倆說什麽他就不管了。白禮基本不來電話,他也懶得給他打。偶爾來電話的就是小官僚石慶寶。他從石慶寶那還能得到一些老家和外界的信息。
石慶寶電話裏說他曾回M市一趟,在江邊遇到了白禮。白禮告訴他蔣慧終於被腎病奪去了生命。當初總想逃離她,一旦沒了這個人,還真有點想念。張大麗的副區長老頭也去世了,白禮現在搬到了張大麗家兩人一起生活。就算有情人終成眷屬吧。張大麗雖然比白禮大兩歲,但身體比白禮還好,負責全部家務。白禮到老了也終於從廚房解放出來,每天陪著張大麗跳跳廣場舞,到江邊散散步,所謂頤養天年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石慶寶的電話也越來越少,話也越來越簡短。有一天下午,賈茂正扶著大秋在小區院子裏鍛煉,電話鈴突然響了,他手把著輪椅,無法接聽電話。但電話鈴一直響個不停,他只得把大秋慢慢扶到輪椅上坐好,趕緊掏出手機接電話。是石慶寶打來的,看來電話長時間沒有接聽,他有點著急了:
“電話一直沒人接,我以為……”下面的話沒有說,接著放松了語氣,調侃道:“老弟還活著啊!”
賈茂頗為自豪地回答:“當然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石慶寶高興地說道:“就應該好好活著!”
是啊,就應該好好活著!什麽是生活?生活就是活著,活著就要活得充實,活得愉快,活得問心無愧,活得心安理得。賈茂回想自己這一生,有做對的,也有做錯的,無論對錯,都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都應該作為寶貴的記憶,珍藏在心底。如今,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的陣痛,大浪淘沙,山青水綠,塵埃落定,風清日朗,趕上這大好的時代,更應該好好地活著。
天色漸晚,孩子們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領回去了,小區逐漸寂靜下來。一抹夕陽透過高樓的間隙射在小區的樹上、草坪上,花草樹木都染上一層金輝。賈茂仰望天空,一抹美麗的晚霞橫亙在西天,把整個天空似乎都染成了玫瑰色。晚霞雖沒有早霞那樣鮮艷,燦爛,但也如詩、如夢,那種玫瑰色,引發人無限的遐想。
(故事全部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初的國慶長假,兒子賈業回來接賈茂和他媽媽大秋去北京。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家裏的東西哪些帶走,哪些先放在那,哪些扔掉?俗話說,窮家值萬貫。經過大秋30幾年的經營,大到家用電器,小到日常用品,以及衣服被褥,家裏應有盡有,兩個箱子,一個大衣櫃,加上床底下,大包小裹塞得滿滿的。賈茂和賈業父子倆整整清理了3天,才算清理了一遍。檢出能穿的衣服,兩套蠶絲被,還有些生活必需品打包成6個大紙殼箱子,準備找快遞發走。賈茂最舍不得的是書房一面墻的書,當初只恨書少,只愁書架不滿,如今都成了負擔,除了把一套《現代漢語大詞典》和一套《魯迅全集》分別塞到5個箱子裏,其餘的只能割舍了。這些書可是賈茂幾十年積累的財富,花費了他不少的金錢,一本一本積攢起來的。其實這些年賈茂除了偶爾抽出一本隨便翻翻,或者掃掃上面的灰塵,已經很少光顧了。還有一些花花草草,只能推到市場給幾個錢就拿走了。
哪些東西要帶,那些東西要扔,賈茂和大秋經常發生爭執。大秋這也想帶,那也想帶,這也舍不得扔,那也舍不得扔。兒子賈業生氣地對他媽媽說道:
“7千元的大電視、5千元的自動洗衣機都得扔在這,你那些東西值幾個錢?扔到外面都沒人撿。”
被兒子說了幾句,大秋不言語了,但眼裏湧出幾滴淚花。彩電、冰箱、洗衣機扔在這她並不心疼,但那些衣物一件件都有著特殊的記憶,都是她省吃儉用一點點積攢下來的。窮家難舍啊,多半生心血苦心經營的家業,如今很多東西都成了多餘之物,怎能不心痛!
賈茂臨行之前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請老友吃了頓飯,算是告別宴吧。能請到的老友已經不多,石慶寶在深圳給女兒看孩子,白禮和蔣慧夫妻他們女兒利用十一長假邀請她倆去旅游。能請到的主要是學院的老同事。老主任郭萬已年近八旬,身體還是很硬朗,每天離不開二兩酒,就是不再“賣音”了。冷月和第二任老公溫醫生一起來了。賈茂還是第一次見到冷月的新老公,個沒有冷月高,微胖,有點禿頂,但文質彬彬,慈眉善目,一看就是個很有修養的老知識分子。他退休後被醫院返聘,雖不能繼續操刀,但一些疑難手術仍到現場把關指導。老楊已經作古,小老潘沒聯系上,小牛小馬都應邀出席。歲月不饒人啊,當年系裏最年輕的兩個女教師,如今已經成為半大老太太。當然少不了院機關退下來原來工會的老錢和人事科的陸小雅。加上賈茂一家三口,一共十五六個人。
飯店定在蘇紅家的春紅酒樓,安排在最大的一個包間。因為這是在M市最後一次朋友聚會,賈茂講好盡量上些她們飯店最好的菜、特色菜,多少錢他一分不少付給。蘇紅滿口答應,說道:
“老酒友,一切都交給學生吧。你什麽都不用管,到時候請朋友來吃就是了。”最後又調皮地囑咐了一句:“你可帶足了錢啊,我給你安排的可都是上檔次的菜,別到時候拿不出錢來丟人。”
賈茂也笑道:“沒關系的,有我兒子兜底。”
但席散賈業去結賬的時候,蘇紅卻一分錢也不收。賈茂只好親自到吧臺,好說歹說一大桌酒席才象征性地收了200元錢。
第二件事是去了一趟龍泉公墓拜祭林英章。十月初,北方已是深秋季節,山上是一片蒼黃,落葉灑滿了墓地,枯草在秋風中瑟瑟發抖。而山坡下的水庫則更加澄明,粼粼的水波在秋陽下閃著銀光。賈茂買了一束鮮花,放到林英章的墓碑下,在墓前久久肅立。和林英章一起學外語,一起去書店買書,一起在學院對門小飯店喝小酒,仿佛就在昨日,一幕幕在眼前閃過。但斯人已逝多年,一切都成了永久的回憶。
他有很多話想向老同學訴說——
他想說,嫂子張桂英前幾天在街裏見過一回,除了腰有點彎,身體看樣子還硬朗。在女兒家過得很好,孩子都很孝順,盡管放心吧。
他想說,幾個朋友也都不錯。石慶寶還在深圳和老伴古月琴一起看外孫,享受天倫之樂。白禮又出了一本書,是本曲藝小品集,雖沒成為大作家,也是小有名氣的群眾文藝創作者。至於自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教授了。雖然專著《現代作家作品新評》影響不大,但研究通俗文學的兩篇論文卻被多家研究專輯收錄。退休後又給教育局編了一套書,也算是發揮了餘熱吧。
他想說,遺憾的是,沒有你的兩個女友宋玉梅和劉玉敏的消息,相信她們會生活得很好。
離林英章墓不遠處出現了一座新墓。墓碑上是個年輕女子的照片,青春靚麗,雙目含情,面帶微笑。據說是去年一個電視劇組來M市拍電視,一名演員不幸遭遇到了車禍,就埋葬在這裏。賈茂不由得想,林兄在地下有美女相伴也許不會寂寞,是否還能演繹出一個浪漫故事……
第三件事是去了一趟松林溝。他爬上了和趙瑩最後一次幽會的那座小山。趙瑩死後埋葬在哪裏,骨灰撒在何處,他不得而知,王福沒說過,他也無法問詢,只能到這裏和趙瑩做最後的訣別。山還是那樣的山,只不過松樹經霜後更加蒼翠,地上是厚厚的一層落下的針葉。林邊蒿草足有一米多高,像是鑲嵌在深綠底色的黃邊,構成一幅寫意的風景畫。賈茂進入林中,當年那座墳已經遷走,留下一個土坑,也許家人認為這裏發生過兇殺案不吉利吧。不遠處那片他熟悉的平坦的林中空地,已經長滿了蒿草,看來早就沒人光顧這裏,更不會有城裏的情侶來這世外桃源談情說愛。賈茂只帶了一小瓶酒和一支玫瑰。他把酒淋在蒿草上,把玫瑰夾在旁邊一棵松樹的樹杈間,然後躺倒在枯黃的蒿草中。
賈茂頭枕著雙手,眼望著松林中間露出的那一小片藍天,盡量什麽都不想,但又不能不想。趙瑩仿佛就在身邊,在給他倒酒,給他啟罐頭,在拉他起來跳舞,脫光衣服在招手讓他過去……那句“那就算了”的抱怨又響在耳邊,格外清晰。賈茂躺了很久很久,發現林間逐漸暗了下來,才趕緊起來下山打車回家。
兒子賈業見爸爸天快黑了還沒回來很是著急,賈茂一進屋他就問道:
“這一天你都去哪了?明天就走了,你還瞎跑什麽?”
賈茂只好敷衍道:“到幾個老領導家告告別。”其實主管院長許民還健在,那天告別宴時在邀請的名單之列,不知什麽原因沒來,沒來也就算了,禮節到了。他最需要告別就是林英章和趙瑩,一個是他的摯友,一個是他的所愛。兩件事都做了,離開M市也就無所牽掛了。
晚間外面下起小雨。小馬約會小牛頂著雨來看望賈茂。小馬和愛人鄭景春一起來的,帶來了一箱子本地產的紅腸。小牛帶來了兩袋木耳、兩袋蘑菇,都是本地的特產。他們三個剛走,春紅酒樓的李春生和蘇紅又來了,帶來兩個剛剛燜好的大豬肘子和四個豬蹄,真是飯店的特色。蘇紅還抱來了她和大李兩歲多的小兒子,孩子有點像大李,壯壯實實的,一副憨憨的小模樣。
幾大箱子衣物已經發走,賈業不得不另外裝個箱子單獨找快遞發貨。肘子和豬蹄只能隨身帶著上飛機了。
這是一個花園般的小區。樹木蔥蘢,花草成畦。借著基建時挖出的土堆,就勢修成高高低低丘陵狀的園林,上面覆蓋著翠綠的草坪,栽種著桃杏松楊各種花木。彎彎曲曲的石板甬路穿插其間,仿佛一道道溪流緩緩流向小區的各個角落。二十幾棟高樓分布其間,高低有序,錯落有致,別有情調。春天綠草如茵,百花盛開,這裏是一樹雪白的杏花,那裏是一排火紅的碧桃,這裏是一畦五顏六色盛開的玫瑰,那裏是一片金黃的萱草,使人仿佛置身於百花園中。秋天,杏摘光了,桃落果了,小區還原為原始的綠色,高大的柿子樹上漸漸成熟的果子閃耀著獨有的金黃。即使到了冬天,基調換成了蒼黃,但仍有分布其間的小松樹和樓前道旁整齊的不落葉的濃綠的樹墻,頑強地昭示著生機和活力。
小區的居民來自全國各地,河南、河北、山東居多,也有說話似外語般難以聽懂的南方人和操著帶有土音的普通話的東北人,可以說是南腔北調。小區的主體居民是些大學研究生畢業來北京工作在此買房的年輕人,他們早出晚歸,除了雙休日很少見到。占據小區的主要群體是些客居者——即來北京給子女看孩子的父母,小的五六十歲、大到七八十歲的老年人。每天早晨8、9點之後,院子裏便充斥著孩子們的吵嚷聲。小一點的孩子躺(或坐)在嬰兒車裏,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推著,夏天在有樹蔭的地方,冬天在有陽光的地方,三個一堆,五個一群,聚在一起,一邊搖晃著嬰兒車一邊操著不同的地方腔閑聊。大一點的孩子或騎著滑板車,或騎著帶有支架的小自行車在甬路上奔跑。爺爺奶奶們一邊在後面追趕,一邊高喊:“慢點!慢點!”但孩子們卻越跑越歡,快樂地高叫著,似是在向追趕他們的老人炫耀。也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人,孩子看大了,進了幼兒園或上了小學,每天只需早送晚接,於是這裏一堆,那裏一夥,女的邀幾個志同道合者找個寬闊地方跳廣場舞,男的聚在一起下棋、打牌。
在小區,可以看到兩位特殊的老人。老太太微胖,高個,推著輪椅,沿著甬路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地向前挪動。老頭白發,微禿,比老太太稍矮,一手把著輪椅把,一手扯著老太太腰上的護理帶,緊緊守護在老太太身邊,和老太太一起向前移動。老太太走累了,老頭就小心翼翼地把她扶到輪椅上,推著走一段路程。每天的上午9點之後,下午的3點之後,日覆一日,年覆又一年,除了刮鳳下雨,都可以看見這道獨特的風景。
小區人對這兩位老人崇敬有加。尤其是一些老太太,見面時總要豎起大拇指,讚嘆道:
“什麽是老伴?這才是老伴!”
“老伴老伴,老來做伴,看看人家這對老伴!”
“孩子再孝順也不如有個好老伴!”
小區人對這兩位老人照顧備至。小區主要的甬路旁不遠處就有個供人休息的長凳,但有靠背的不多。兩位老人出來鍛煉常去的地方就有一個有靠背的長椅,這裏夏天有樹蔭,冬天有陽光,老太太總喜歡在那坐著休息一會再回去。因為這裏路寬景美,是小區人帶著孩子常聚的地方,因此長椅上經常有人坐。但不管什麽時候,不管坐著的是什麽人,見這對老夫妻過來,馬上站起來,熱情地招呼道:
“來,坐這,歇一會再走。”
有的還迎過去,動手幫助老頭扶老太太安全坐到椅子上。
老人住的是一棟16層的電梯樓,一個門洞共有48戶人家。老人,孩子,年輕人,進進出出,似曾相識,但又不相識。但兩位老人從樓裏出來,或者鍛煉完回來,只要有鄰居同時出來或者要進去,總是搶著去開門,並把著門,讓兩位老人先出來或者進去。有時老人回來還沒走到門前,門口有鄰居遠遠看見了,就打開門,把著門,等待老人進去。老頭見有人等著,就加快了推輪椅的速度,但鄰居遠遠地喊道:
“不急!不急!”
大人的熱心也感染了孩子。有的才五六歲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見老人推著輪椅過來,就搶爺爺奶奶之功,急忙跑過去開門,用小手使勁地把著門,等待著老人。有的小男孩或者小女孩,見到兩位老人扶著輪椅緩慢地走過來,急忙跑過去,禮貌地叫一聲“爺爺!奶奶!”並問一聲:
“需要幫忙嗎?”
老頭只能連聲說“謝謝”“謝謝”,每天他不知要說多少聲謝謝。
這兩位老人就是從M市來北京兒子家安度晚年的賈茂和大秋。漢語詞匯是相當豐富的,相親相愛,相依為命,相互扶持,相伴風雨,相濡以沫……這些詞用在兩位老人身上都不為過。
賈茂對大秋可以算照顧得無微不至。兒子給買個助行器,大秋扶著助行器能自己去衛生間,到飯桌吃飯,去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但他怕她跌倒,總是跟隨守護著她。大秋偶爾有大小便失禁的時候,他從不抱怨,耐心地給擦洗幹凈。大秋血糖也偏高,他每天三次給打胰島素,按時把藥拿到她面前,催促她服用。大秋喜歡吃蒲公英等山野菜,他每次去外面的時候,都仔細觀察路邊草坪,發現有剛鉆出來的蒲公英,立刻如獲至寶般挖回來栽在花盆裏,讓其長大。賈茂曾自嘲道,“我是老伴的保姆、廚師兼醫生、護士,但就不是丈夫。”
賈茂覺得護理老伴有點累,但很充實。不然每天幹什麽?書,早就拜拜了;電視,他不喜歡看那些胡編硬造、東拼西湊的電視劇,只看看新聞和感興趣的體育比賽;電腦,主要是打開寫寫日記,瀏覽瀏覽貼吧。退休後,他一直保持每天寫日記的習慣,靠日記幫助自己記憶,也動動腦子,保持大腦的靈活性。兒子媳婦用不著他管,老伴幾乎成為他晚年生活的全部。
有一個胖老太太,老家在唐山,表面很健康,長得又高又大,但有嚴重的心臟病,女兒不放心,把她接到北京和自己同住。老太太喜歡看下棋,每天拎個小凳,坐在一群圍觀的老頭中間,聚精會神地看小小棋盤中的楚漢之爭。胖老太太每當看見賈茂和大秋坐在長椅上休息,都放下小凳,坐下來和他們聊一會。她經常羨慕地對大秋說:
“看你多有福氣,有這麽好的老伴。”
大秋道:“有什麽福氣?一身病,讓老賈和我一起受累。”
胖老太太道:“患難見真情,遇到難處時才能看出是真好還是假好。”
賈茂調侃道:“你不也有個老伴嗎?沒到這種時候,遇到這種情況也會這樣做的。”
胖老太太道:“那可不一定。我看見不少男的,老伴有病,往家裏一扔,自己出去瀟灑,該吃就吃,該玩就玩。”
賈茂道:“這樣的還是少數吧。”
胖老太太道:“我看像你這樣的還真是少數。我也有病,我家老伴就不怎麽管我。你猜他怎麽說?你年輕的時候都不怎麽管我,到老了想讓我管你,好意思嗎?你說聽了多讓人寒心。年輕時候都能吃能喝能走能撂的,再說都有自己的工作,誰管誰呀?老了才需要互相照顧。”
賈茂道:“也是這種道理。老伴老伴,到老了才需要相互做伴,相互照顧。”
胖老太太道:“人和人不一樣。你家妹妹遇到你這麽個好老頭也是命好。如果我是你的老伴,也能這樣照顧我嗎?”
賈茂笑道:“那可不一定。”
胖老太太聽了這話,有點不理解,楞了好半天,反問道:“為什麽呢?”
沒等賈茂回答,大秋卻插嘴道:“他欠我的。”
賈茂解釋道:“確實是我欠她的。年輕時候,她一直照顧我,飯我都不做,洗澡都是她給搓。如今老了,我照顧她也是對她的一種回報。”還有一點賈茂沒有說,不只生活上他虧欠太多,情感上虧欠大秋更多。如今把全部精力和感情都用在護理大秋上,也是一種彌補補,一種自我救贖吧。
有一天,賈茂照例領著老伴出來鍛煉,照例到了長凳那坐下休息。見胖老太太從北面過來,沒有拎小凳,而且身邊有個高個老頭陪著她。感到有點奇怪,胖老太太總說老伴從不管她,這不陪著她一起出來了?但胖老太太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停下來和他們聊幾句,而是徑直走了過去。可走了不遠卻突然轉過身來,對賈茂道:
“你看著這麽眼熟,在臨湖呆過嗎?”
賈茂楞楞地答了一句:“是啊,你是……”下半句話還沒說出來,突然驚叫起來:“許靈!許靈!怎麽在這遇到了你?”不是有個高個瘦老頭在身邊,他真想跑過去一把抱住這個胖老太太。
胖老太太也同時叫了起來:“賈茂!賈茂!你真的是傻老茂?”
四十來年不見,兩個人都有很大的改變,頭發白了,臉上有皺紋了,都老了。但萬變不離其宗,底板還是原來的底板。許靈和常來閑聊的胖老太太個頭身材十分相象,但臉上多了些紅潤,頭上少了些白發,五官也更大方、精致。許靈見到的賈茂也還是原來的傻老茂,不同的是,更像記憶中年輕賈茂的父親或者爺爺。
許靈介紹和他一起的老頭是他老伴老李。老李很有禮貌地和賈茂握了握手,並到坐在長椅上的大秋面前,彎下腰拉了拉她的手。不用說都是來北京看孩子的。不過許靈有兩個孩子,老大是個兒子,還在臨湖,她們和兒子住在一起。北京這個小區的是女兒,剛生個小外孫女,家裏雇的月嫂,她和老李只是來看看,過幾天就回去。
分別多年的熟人相見,談得更多的是以往。賈茂很簡單,他調到M市後的生活就是一汪靜水,教書,教書,教書……而許靈和老李結婚後卻多了不少波瀾。老李先是在工業局開車,後來調到縣政府小車班,再後來升為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主任,再後來升為主管工業的副縣長。而許靈在老李升為辦公室主任後就離開了學校,到縣政府檔案室工作,退休時已是副處級的婦聯副主席了。兩人在臨湖有寬敞的住房,縣級領導的待遇。兒子已經當了工業局長,算得上雞頭,他倆當然不想來北京淹沒在處級幹部一扒拉就是一大推的蕓蕓眾生中了。
了解了許靈的過往,賈茂不由得想,當初如果許靈嫁給了他,至今不還是一個中學教師嗎?愛情並不能當飯吃,有所失就必有所得。誰想到當初不情願地嫁給了一個司機,後來竟成了一位縣長太太,而自己也跟著躥升。許靈當初的選擇並沒有錯。
許靈並沒有在北京呆多久,臨回臨湖前還和老李一起到賈茂家裏來看望他一次,並送了幾樣從臨湖帶來的土特產。盡管許靈說:“孩子在這,我還會來的,咱們還會見面的。”但賈茂卻有幾分失落感,這次偶然相逢是一種緣分,下次她什麽時候來,還能不能見面就不好說了。
朋友偶然相遇是一種緣分,仇人狹路相逢也是一種緣分,或者叫做孽債未了。石慶寶來電話說他在深圳遇到鬧得他破家丟官的徐玲玲了。一次他女兒石雪在網上約了個保潔員,想把家收拾一遍。來的保潔員竟然是徐玲玲,穿身舊工作服,一臉滄桑,比原來也瘦了許多。石慶寶一見就氣不打一處來,想立即把她趕走。但老伴古月芳動了惻隱之心,說道:
“混到今天這地步已經得到報應了。還是讓她把活幹完,該給多少錢一分不少給她。”
古月芳問徐玲玲這些年的經歷,開始不說,只是悶頭幹活。後來石慶寶也問她,可能還念點舊情吧,就實活實說了。說他靠上一個老商人,鬧得老商人和前妻離婚,終於如願以償小三上位。但老商人死後把全部財產都留給了前妻和前妻生的幾個孩子,只把房子留給她住。但她只有居住權,她如果再婚就得歸還給老商人的子女。她現在靠做保潔打零工維持生活。
最後石慶寶對賈茂說道:“有人說女人心軟,實際上男人比女人還心軟。一看她這樣,我就原諒她了。還給了她雙倍的工錢。”
說賈茂晚年的全部生活就是老伴也不全對。他除了老伴,還有夢。但夢已不是年輕時絢爛的夢想,而是往昔生活的重溫。
他經常夢見講課。多數是教中學的時候,沒有備課,頭腦空空,站上講臺,什麽也講不出來,急得不行。有時夢見和學生吵架,有一次把老伴都吵醒了,驚問“夢裏和誰打架了?”醒來,一切糾結和煩惱都不覆存在,既沒有了講課的勞累,也沒有學生的煩擾,早已是一身輕松。
他經常夢見找女朋友。還是年紀漸大仍然獨身的時候,想趕快有個終身伴侶。於是,一個女子出現了,有的十分陌生,不知其何許人,容貌不說是姣好也說得過去,總之他還算滿意。有的竟然是自己的熟人,同事、學生、甚至小時候的玩伴,冷月、陸小雅、蘇紅都曾成為他夢中的未婚妻子。醒來,恍然大悟,自己不但早已有了妻子,而且一起生活了多半輩子,老伴就在自己身邊,睡得正香。
女鄰居趙瑩更是不時地幽幽入夢。
一次夢見去趙瑩家。她還是那身家常打扮,還是熟悉的姣好的面容,總是在忙著,他只能焦急地等待著,向往著……可突然,她丈夫王福回來了,本來出差去了,不知怎麽突然半夜就回來了。他趕緊逃跑,開始沒跑多遠,他躲在房後,趙瑩家開著窗戶,想聽聽王福和趙瑩說些什麽。不久就被屋裏人發現了,趕緊又逃……
一次夢見趙瑩遇到什麽麻煩。她家的前門已經封死,只見一面墻,得從後院才能進入她家。趙瑩在家,穿著淺花連衣裙,看去很時尚。一個老頭來找她,她不認識,他也一時想不起來老頭是誰。老頭不知為何揚起手臂要打他……嚇醒了,原來是老伴的的胳膊壓到來他臉上。
一次竟然夢見和阿瑩一起去省城。但下車卻不見城市在哪裏,更何況旅館。周圍是一片碧綠的莊稼,遠望可以看見林立的高樓。可怎麽進到城裏?沒有公交車,也沒有路……
每次醒來,他都不由得想起蘇軾的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生死茫茫,已經不止十年,連個孤墳也不曾留下,留下的只是不幸和淒慘,還有他心中破碎的記憶。
在賈茂身邊陪著他安度晚年的,還有一部手機。兒子不斷給他更新,他也愛不釋手,每天翻來翻去,但主要是網購,每天不買點什麽,似對不起他那點副教授的社保費。電話他幾乎不打,經常接到的來電都是送快遞的。大秋的妹妹小夏時常來電話,他一聽是小夏的聲音,立刻把手機交給大秋,她們姐倆說什麽他就不管了。白禮基本不來電話,他也懶得給他打。偶爾來電話的就是小官僚石慶寶。他從石慶寶那還能得到一些老家和外界的信息。
石慶寶電話裏說他曾回M市一趟,在江邊遇到了白禮。白禮告訴他蔣慧終於被腎病奪去了生命。當初總想逃離她,一旦沒了這個人,還真有點想念。張大麗的副區長老頭也去世了,白禮現在搬到了張大麗家兩人一起生活。就算有情人終成眷屬吧。張大麗雖然比白禮大兩歲,但身體比白禮還好,負責全部家務。白禮到老了也終於從廚房解放出來,每天陪著張大麗跳跳廣場舞,到江邊散散步,所謂頤養天年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石慶寶的電話也越來越少,話也越來越簡短。有一天下午,賈茂正扶著大秋在小區院子裏鍛煉,電話鈴突然響了,他手把著輪椅,無法接聽電話。但電話鈴一直響個不停,他只得把大秋慢慢扶到輪椅上坐好,趕緊掏出手機接電話。是石慶寶打來的,看來電話長時間沒有接聽,他有點著急了:
“電話一直沒人接,我以為……”下面的話沒有說,接著放松了語氣,調侃道:“老弟還活著啊!”
賈茂頗為自豪地回答:“當然活著,而且活得很好!”
石慶寶高興地說道:“就應該好好活著!”
是啊,就應該好好活著!什麽是生活?生活就是活著,活著就要活得充實,活得愉快,活得問心無愧,活得心安理得。賈茂回想自己這一生,有做對的,也有做錯的,無論對錯,都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都應該作為寶貴的記憶,珍藏在心底。如今,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的陣痛,大浪淘沙,山青水綠,塵埃落定,風清日朗,趕上這大好的時代,更應該好好地活著。
天色漸晚,孩子們被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領回去了,小區逐漸寂靜下來。一抹夕陽透過高樓的間隙射在小區的樹上、草坪上,花草樹木都染上一層金輝。賈茂仰望天空,一抹美麗的晚霞橫亙在西天,把整個天空似乎都染成了玫瑰色。晚霞雖沒有早霞那樣鮮艷,燦爛,但也如詩、如夢,那種玫瑰色,引發人無限的遐想。
(故事全部結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